點心果子
朋友聚會聊天,講究的都要準備茶點。茶點是個洋氣詞,字面意思就是茶水和點心。茶水現在不同了,得有茶臺現場燒水沏茶,酒盅大小的茶盞,拿捏著喝意為品茶。點心現在也不同了,得有西餅坊的師傅提供,各種烘焙各種酥,西點要的就是個上檔次,鎮住人才行。老魏和我常說,現在想吃傳統點心已經難遇,滿世界都是烘焙坊西餅屋,讓這個三線城市經常出現國際大都市的錯覺。
我和老魏小時候的70年代,糖煙酒店最招眼的就是果子區了。果子,是南陽乃至河南人對傳統點心的舊稱。包括餅干、薄脆、糕點和各種油酥。小孩子想吃果子,得盼望客人來。那時雖物質匱乏,但民風淳樸。不會空手走親訪友,一般都會拎包果子??腿艘蛔?,孩子便迫不及待打開看。果子包也講究檔次,出手闊綽的,里面裝的芝麻糖、姜糖、核桃酥、雞蛋糕。簡單點的,是清一色的餅干。
那時,營業員是很牛的職業,果子鋪營業員就更不用說了。果子用桿秤稱好,順到柜臺上鋪好的草紙上,三折兩折包出形狀,上面附一張福字方形紅簽,再用頭頂盤著的紙繩捆扎,一包點心果子就有模有樣了?,F在草紙和紙繩早已消失,包裝裝潢越來越講究。盒裝的桶裝的應有盡有,設計和造型眼花繚亂,多了洋氣和浮華,卻少了當年的質樸味道。
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禮品形象。禮品的變化,映射社會人情變遷。果子包變果子盒,算是當年的一種禮品升級。整箱雞蛋整桶油的送,是物質逐漸豐富的一種彰顯。送煙酒送茶葉是愛好觀照,送牛奶送各種保健品是健康態度,送土特產送特色食材是生活表達。送禮送什么,是個難題,也是一種文化。跟著時代的潮流,跟著民間習俗變遷,人們無師自通,并能激發出新的創意來。
前幾年,老魏的易佰福牛肉醬更新包裝,專門找秋雨視覺設計了一套識別系統,梳理出“有根有味有料有情懷”的品牌文化,推出包括吉祥物“福娃”在內的系列形象包裝。秋雨是平面設計界公認的頂尖高手,提煉的易佰福“福文化”充滿了喜慶的中國元素。無論是單位發福利,還是親朋好友送禮,配上一提福氣滿滿的易佰福醬品,正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。
去年一位朋友中秋節送禮,找我點名要易佰福禮盒,而且一要就是幾十盒。當時我還納悶。后來一想,一盒月餅一二百,一提易佰福禮盒幾十元,怎么說也是易佰福牛肉醬實惠。品質上乘、選材考究自不必說,單看易佰福節慶禮盒上的吉祥物“福娃”,就和當年果子包上的福字標簽有一比??磥?,老魏當年的果子沒有白吃,他的創意與兒時的點心果子,還真的是異曲同工。